2009年10月23日 星期五

斷食療法的注意事項一

「您想避免文明病、癌症的威脅?您想一星期減3-7公斤?」
  這是在提倡「淨食療法」的網路站台所看見的標題。在國外也有許多團體提倡藉著各種方式進行的斷(淨)食療法。這類目前許多人所熱衷的「斷食」或「淨食」療法,到底是藉著什麼原理來進行的呢?
  顧名思義,「斷食」療法的基本作法就是:「不吃東西!(禁食)」
  不過,真正在斷食時並非不吃任何東西,因為人可以不吃東西,卻非喝水不可。而斷食的真正目的是「減少熱量攝取,使身體中儲存的脂肪被動員利用。」根據文獻的記載,人類大約可以只喝水、不吃東西而維持生命大約40天,例如聖經中即記載耶穌在曠野中禁食40晝夜。

斷食時的生理變化
  事實上,在禁食時的生理變化相當複雜,在此只說明其中的一部份。
  在斷(禁)食時,人體會有下列的狀況發生:
  在初期,因為血糖降低,使肝臟中所儲藏的肝醣(glycogen,一種儲存在人體肝臟和肌肉中,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醣類,不過肌肉中的肝醣無法用來調節血糖)會分解成為葡萄糖進入血液中,以維持正常的血糖濃度,以提供一些只能利用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的細胞利用,同時人體儲存的脂肪也開始被動員利用。
圖一、禁食初期的生理變化




但是,肝醣的在人體中的儲存量大約只有300公克左右(視個人肌肉含量而定),其中存在肝臟的肝醣約有70公克,在禁食8~12小時後即會耗盡,而肌肉中的肝醣也因為沒有糖分的補充而漸漸用完。
  若是禁食仍然持續,人體則會開始利用蛋白質中的胺基酸(amino acid)和脂肪中的甘油(glycerol)來進行「糖質新生作用」,以供應身體必須的葡萄糖。不過在這段長期的禁食期間,人體為了生成葡萄糖卻會使肌肉組織、臟器中的蛋白質被損耗掉,同時在分解蛋白質的過程中產生含氮廢物,從尿液中排出,並且因為葡萄糖的缺乏,使得脂肪酸和胺基酸無法完全被利用,於是產生仍然帶有能量的「酮體」。此時,大腦和某些組織細胞除了可以利用葡萄糖作為能源之外,也可以利用酮體作為能量來源,不過大腦能利用的酮體數量有限,因此過多的酮體有一部份會經由尿液排泄出去,這時若用尿酮試紙可以發現尿中有酮體出。
圖二、長期禁食造成肝糖缺乏後的生理變化



  在禁(斷)食的情況下,人體中除了原本儲存的脂肪被動員消耗外,擔負維持生理功能、免疫能力......等重責大任的蛋白質也被消耗掉,因此可能會影響到人體的健康。
  因為完全的禁(斷)食有大量消耗肌肉組織(蛋白質)的缺點,因此有人想到一個改善的方法:每天仍然吃少許的醣類物質(相當於100公克葡萄糖的量),以提供身體所必須的葡萄糖,希望減少蛋白質的損耗。不過在實際的狀況下,這種吃少許醣類物質的方法也不能完全阻止蛋白質的分解,只能稍微減輕蛋白質的消耗。
  談到這兒,也許有人會說:「這正是我想要的!因為我正想用這個方法減肥。」
  果真如此嗎?

斷食療法的注意事項馬偕紀念醫院 營養師 趙強 美食天下,第61期, 1996.12, P.114 馬偕院訊,247,2000,6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